汕頭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揮汕臺地理優勢 推動海絲更大發展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來源:汕頭日報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布時間:2016-04-05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月1日,汕頭市委、市政府舉行會議,貫徹中央、省的號召,部署創新驅動與實現汕頭振興發展之事。我們應針對實際,進行科學性、可行性之謀劃。本人認為,若是從汕頭于廣東省中距離臺灣最近之實際出發,發揮對臺地理優勢,鞏固并創新汕臺海絲貨船運輸局面,有力推動更快發展,對于加大經濟收入,促進汕臺經貿繁榮、港口互利、臺商來汕創業、兩岸胞誼等均有明顯作用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、汕臺海絲 歷史悠久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潮汕離臺灣不遠,其中對臺前沿南澳島距高雄僅160海里(296.3公里),是廣東離臺最近區域,舟楫方便,故自明朝起產生海上絲綢之路,汕臺海上運輸通商十分活躍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至清末,民國時期,汕臺海貿活躍。1919年日本山下汽船會社,新設汕頭與基隆海航線。1923年行駛于汕臺者,為日本大阪商船會社及山下汽船會社的汽船線。整個民國期間,汕臺規模較大的海貿運輸業,大多數是木帆船,約共70艘,以南澳島為候風港,以南澳水手為主力,惠及兩岸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除上述貨船海貿外,還有潮汕人赴臺經商,和臺胞來潮汕從商,互惠互利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汕臺海絲貿易,促進了雙方物資交流,載貨是潮汕精工制作的碗缸﹑湯匙﹑沙鍋﹑風爐等,返汕者載糖水﹑白糖﹑甘蔗﹑大米等土特產,互補互利;推動了兩岸生產發展,臺灣烏臘蔗相思樹遍植潮汕,潮汕精美瓷﹑陶器振興了臺灣燒瓷業;增添了海峽骨肉情誼,汕臺皆有同胞因海貿而移居對方家園,一批臺灣姑娘還嫁來潮汕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﹑恢復直航 形勢喜人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9年1月18日,是一個值得汕臺人民記住的日子。這天下午4時,在汕頭國際集裝箱碼頭上,省﹑市﹑臺灣嘉賓和兩岸航運界代表數百人,參加汕臺海上直航恢復首航(被中斷60年)儀式。此乃廣東首個恢復直航臺灣港口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汕臺新的海絲之路,比原來走彎路先到香港,再轉臺灣,少走370海里,航行省三天,運輸成本降低近1.5倍。這使原已在汕臺商,紛紛增資擴產,臺灣島上商人也紛紛來汕談生意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首航以來,貨如輪轉,“黃金航線”捷報頻傳。直航第一個月中,三航次共運563個標箱,其中進口121個標箱,出口442個標箱,進出口貨物共2259.4噸。出口目的地是臺灣或經臺轉口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。出口商品是玩具﹑不銹鋼餐櫥具﹑陳設瓷和食品等,進口商品是電線﹑端子等汽車配件。因市政府﹑海關給予優惠政策,對引航費﹑拖輪使用費﹑港口使用費等減免,簡化手續,使貨箱運輸成本大降四成。由于貨源足,3月底增加第二艘貨輪“福春”號。同年10月,航班臺灣港由高雄延至臺中。2010年貨運量比上年猛增近半,此后逐年增長。2012年8月20日,由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,和汕頭港口管理局主辦,中誠聯合航運有限公司協辦,在汕頭市舉行汕臺海上直航推介會,臺灣公司董事長蕭丁訓﹑汕頭市委副書記孫光輝等出席,策劃加強合作,擴大雙贏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對汕臺新海絲好處,臺商們感觸很大,反應強烈。省外商協會副會長﹑市臺商協會名譽會長莊榮德說:“汕臺直航的好處,多得說不完!”他的產品運費至少省三成,每年節約巨額運費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﹑創新驅動 更上層樓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汕頭市當前創新驅動,振興經濟的熱潮中,認真總結汕臺直航運輸業成績,研究探討如何創新突破,擴大貨源,拓展港口,以驅動新時期海絲路上再創輝煌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臺灣方面,重視創新驅動汕臺直航行業更大發展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5年12月23日,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高雄分公司港務長王派峰為首6人,先后到汕頭市港口管理局﹑市海事局,就推動航線發展坐談交流。市港口管理局長鄭新﹑市海事局長李忠華,向客人介紹了汕頭港口建設﹑發展和海事工作情況。王派峰港務長﹑基隆分公司業務處長魏福添,則介紹了高雄港﹑基隆港情況。雙方就繼續促進港口合作,進一步推動汕臺直航運輸線新發展,交流看法,還到對臺貨運直航的汕頭國際集裝箱碼頭﹑海上搜救中心參觀并聽介紹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臺灣重視,我們更應重視,積極探索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們應看到,高雄港通過370多條航線,與世界上360多個港口相連,可提供海上多方面轉運功能,目前它把汕頭至臺灣近45%貨物轉運世界各地,又把世界各地好多貨物轉運來汕。因此,除設法增加潮汕本身出口貨源之外,還應創新進一步主動聯絡外地﹑外省應運往世界各地之貨源,來進入汕臺航線,以取得增加航次﹑貨運量的實效,驅動汕臺新時期海絲“黃金航線”更大發展。同時,應積極加強聯絡臺灣港務部門,請他們進一步發揮高雄等港與世界通航的優勢,想方設法,把世界各地需運至中國大陸各地貨源,盡力進入汕臺直航線,增添來汕貨源,以實現航次﹑運量之雙增,并適應汕對臺航次﹑運量增長之后來汕不欠貨源,提高效益,互利共榮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實現上述目標,建議汕頭市政府引起重視,由港務部門成立“創新驅動汕臺直航更大發展工作組”,專門調查研究,制訂工作規劃,落實行動方案。在我方該做的各項工作努力完成同時,工作組還可回訪臺灣,落實高雄等港增加來汕貨源之事。此舉有利雙贏,相信臺灣有共識,會積極響應,共襄盛舉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的汕臺海絲更大發展,曙光在前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说区 亚洲 欧美 自拍,亚洲av日本av在线看,欧美三级网站免费视频,免费观看特黄特色三级片